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热点资讯  > 正文

三方合力,让劳动课“动”起来

时间:2023-02-20 07:45:47     来源:右江日报

三方合力,让劳动课“动”起来

——田东县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改革小记

近年来,田东县坚持“五育”并举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整合教育资源,创新教育方法,构建“学校—家庭—社会”三位一体育人模式,努力提升全县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质量,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发挥学校阵地作用

让劳动课“优”起来

严格贯彻落实《田东县教育教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》精神,整合优化全县中小学师资力量,引导学校科学合理做好劳动课程教学安排,努力让劳动学科任课教师向专业、专职化发展,为开好劳动课程提供师资保障。

落实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》,建立健全劳动课程教育教学管理机制,明确劳动课教育教学工作目标要求,如将“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学会做西红柿炒蛋等家常菜”“初中生学会使用螺丝刀等工具对家电进行简单拆卸、清理”等日常生活劳动技能作为学校相应学段劳动教育的刚性要求。

加强学校劳动学科的教研团队建设,完善过程监督、管理、评价机制,对学科阶段教学落实情况进行评价、考核、公示,补齐管理短板和漏洞,为开好劳动课程提供管理保障。

坚持知行合一、手脑并用,杜绝“纸上谈兵”“光讲不 做”,强化动手劳动实践能力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,让学生在各种劳动实践中提高日常生活劳动能力。实施校园美化绿化清洁工程,按照“每天一小扫,每周一大扫”要求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学校清扫保洁活动,锻炼学生劳动能力,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。

充分利用校内延迟课后服务和课外活动时间,开设各种手工制作和烹饪社团活动,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劳动实践,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能力。田东县滨江学校、田东县城北小学、田东县城东小学、朔良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因地制宜,依托校园土地资源,搭建学生劳动平台,对校园或楼顶空地进行有效整合利用,组织师生种植蔬菜、花卉,定期为花圃、草坪、树木除杂草、浇水等,锻炼和提高学生产劳动能力。

注重家庭教育实践

让劳动课“动”起来

不断建立健全家校共管长效机制,积极构建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模式,发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作用,强化家庭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的优势,多措并举,努力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家庭生活劳动实践中“动”起来。

落实家校劳动教育共育措施,指导学校通过开展“我是劳动小能手”和“今天我当家”等活动,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、洗衣、扫地、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,并及时对学生家务劳动作业进行展评,评选“清扫卫士”“分类管家”“厨房新手”“养护专家”等。学生通过参加家务劳动,体会劳动的乐趣,感受父母的辛劳,培养感恩之情和独立自主的能力。同时,密切家校联系,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,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,形成劳动教育合力。

地处农村的中小学校充分发挥家庭资源优势,寒暑假布置学生参与当季农事生产劳动,如暑假收稻谷、摘芒果,寒假收冬菜等,并把自己的劳动通过照片或者写作文心得记录下来,教师及时跟踪、点评、展示,丰富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,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。

开发社会教育资源

让劳动课“活”起来

加强学校跟村(社区)联系,促进村(社区)代表参与学校治理,努力争取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学校劳动教育发展。开发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将劳动课引到田间地头,让学生在“做中学”“学中做”,真正让劳动课“活”起来。

田东中学租用平马镇百谷村32亩农田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,并组织学生开展耕种,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农耕文化知识,切身感受劳动价值。

田东县油城学校小学部、田东县城东小学等学校努力争取并得到田东县那王芒果庄园、田东县长江天成农业科技园的支持,定期让学生到芒果园、科技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动手实践、出力流汗中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能力,提升劳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最新推荐

Copyright  © 2015-2022 现在纸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5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